民间社团我就不说了,说下团委直属校级七大学生组织。
也就是校会、学委会、社联、团委政研、团宣、青协、艺术团。
行政类组织与兴趣类团体截然不同,这类组织纪律严格,复杂有序,成员众多,活动频繁,同时有着严明的等级制度,部员必须尊重部长,部长必须听从主席,主席必须听团委老师,官大一级盖过天,用不好听的话说,就是很“官僚”,但某种程度上说,这并不是贬义,因为这是行政类组织的性质必然导致的结果,而且也正是你来到这样的组织的目的,即适应中国社会最普遍的状况以及如何在这种社会锻炼和提升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呢?行政类组织的任务不是联络成员的感情,而是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比如组织大型讲座、大赛,它需要自己的成员具备基本的“办事”能力,你在这样的活动中,会学会如何策划、筹谋、安排各项准备,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协调不同成员的利益,如何解决后续的难题,如何运用资金和权力……而这一切,将是你未来不管踏上哪种岗位做什么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要知道“会办事儿”可是中国社会对一个人能力的高级评价。
同时,在这里,你还会学会“做人”,相对于跟兴趣类社团的同好、舍友、老乡的相处,跟行政同事和陌生人的相处才是一个真正的难题,你跟前者往往有着感情上的某种联系,这就很容易在彼此间达成一致,而后者与你没有任何感情维系,你们之间的相处模式,跟你未来在公司、机关的相处模式大同小异。就办一个讲座来说,你要怎么跟你的上级师兄打交道、怎么跟你想邀请的老教授打交道,怎么跟掌管礼堂出租权的阿姨打交道,怎么跟一起负责这件事、谁都想好好表现自己的同事打交道……这些,都值得你花时间去慢慢摸索。“会做人”是你在中国这个社会生存的好的最重要能力。
当然,在行政类组织呆久了人往往变得有“官气”,竞争多了,也往往会显得过于急功近利。这是难免的,但一定要记住自己的身份毕竟还是个学生,有些东西,可以不去在意的,就放轻松点,享受这个过程,锻炼这些能力,而不是去爬到某个位置,拿到什么好处,这才是你最应该在乎的东西。
社联是民间社团的管理组织(校级学生组织的监督建议者好像是政研)但我没在社联呆过,周围人好像也没有社联的成员,不太了解它是怎么组织运作的,所以关于它的信息只好欠奉。
学委会部门设置和学生会差别不大,是个监督组织,但其实际运行基本上与学生会类似,好像是一体双生,一般外人也搞不太清楚两者有什么差别。所以就并在学生会里面一起来讲。
团委政研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虽然名字听起来很官方,但确一点也不官僚,里面氛围相当好,如果既想获得能力的提升,又不喜欢官僚,这个社团是不错的选择。
到时候军训完有“百团大战”,就是社团招新,到时候每个社团都会宣传。根据自己的兴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