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介绍:
2009级民商经济法学院民商法专业商法方向研究生。
2006年6月,“美雅枫杯”北京高校辩论邀请赛季军;
2006年12月,“熙言杯”京津地区八校辩论赛冠军;
007年8月,获“珍视明杯”国际大学生辩论群英会中国大陆赛区季军;
2007年12月,获第13届“日立杯”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冠军,赛事全程最佳辩手;
2008年6月,“中国工商银行杯”首都高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冠军,复赛、八强赛、半决赛最佳辩手;
2009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天伦律师杯”辩论赛总冠军,总决赛最佳辩手;
2010年5月天伦1506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冠军。
口号:自小并无鸿图大志,喜则读书纵笔,虞则漫步远足。少喜口诛笔伐,长知慎言笃行,人言善于辩,自觉讷于言。
------------------------------------------------------------------------
辩论,是法大的强项。而从辩论场上脱颖而出的肖磊师兄,成为了数万法大人的光辉榜样。他有着超群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再加上他扎实丰富的法学和人文积淀,成为辩论员中难以超越的一个神话。有多少人因为肖磊师兄而走上辩论的赛场,而肖磊本人的个人魅力也深深地印入了法大精神。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partnerid/XMTYyNA/sid/XMzY0NzI0NjU2/v.swf[/flash]
我是法大人
——肖磊在中国政法大学200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士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当黑色的学士服凝重在你我身上时,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都要说一声:“再见了,法大”。
看着我们的伤感,也许长辈们会说,和漫长的人生相比,和生命中一次次不可避免的分别相比,这一刻,不算什么,不必在意。但是我在意,我们在意。因为,我们不知道漫长的人生中,我们会行走到哪,我们只知道这一刻,我们人生中前23年最美好的1460个日夜留在了这里;我们不知道以后还要经历多少分别,我们只知道这一次,我们要和自己习以为常了16年的校园生活方式说再见了。
我们饮尽杯中的酒,最后一次体味所谓的年少轻狂。我们用力地歌唱,我们知道以后我们的歌声不会再如此的肆意而响亮,我们用力地拥抱,我们知道我们以后很难再用这种力度去拥抱任何一个人,我们疯狂地拍照,甚至四年来第一次抱怨:“法大太大了!我无法把自己烙印在她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样一个温馨道别的时刻,请允许我仍然从感谢开始:
感谢法大,每一所大学的教育都能让人的知识结构有所完善,但法大却绝不仅仅提供知识。在这里,我们完成了认识的启蒙:
无论我们追求的是“法治昌明”,“人文精神”或是“商经天下”,我们至少都学会了将书桌与社会相连接,而不是想当然地把强势话语与真实相连接;我们至少学会了保持独立地思考,不偏信,不盲从;我们骄傲地称自己为“法大人”。这个称谓,与专业无关,它代表的是一种特质与精神,一种直视事物本质的特质,一种恪守底线,只向真理低头的精神。
区别于任何一所大学,在同龄人满足于良好的职业和谋生的技能时,我们却都已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的理想与这片国度上民众的幸福相联系,并愿意为此步履维艰,殚精竭虑。在同龄人因传统教育模式陷入认识困顿之时,在法大自由的氛围中,在法大独立开放精神的浸染下,我们却提前完成了价值观的构造和认识的重塑。
面对着这片国度,我们看得更清,爱的更深,想做的也更多。我们深知转型期的中国迈向民主法治的阵痛,深知主流经济学意义上的真正市场经济的概念,深知我们这一代人的浮躁与人文素养的缺位,深知什么才是合理的制度安排与社会结构。即使我们深知这一切的艰难,却仍在内心默默坚定,因为我们是法大人。如果连我们都无法坚定,那该是多么痛苦的预言啊。不是有一句格言吗?“法官是这个社会最后的良心”。
在对法大这个温暖而自由的城邦表达了谢意之后,我们更要感谢这个城邦中那些具象的人——我们的师长。
你们不仅给与了我们宝贵的知识,更珍贵的是,因为你们,我们开始懂得学习如何在精神层面上理解和获取“人生的幸福”;因为你们,我们时刻保持着认识的清醒和进步的动力,因为你们,我们从不觉得自己孤独和无助。谢谢,我的老师们,法大之大,绝对不在于校门口那20年前的昌平第一高楼,而在于你们,大学里的大师们。
感恩之后,我们更要铭记这四年的每一个片段:我们中的大多数至今还记不住格物楼和致公楼到底是哪两座,因为他们本该有一个更动听的英文名——CD。但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份在里面疯狂占座的执着,重要是那段起得比公鸡还早的岁月;在宿舍楼用梅兰竹菊命名后,大四的我们就经常迷路,而不得不向大一的新生问路。但这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楼下我们那狼嚎出的来自远古的呼唤,和楼上我们心爱的女孩们,在我们心里,你们远比梅兰竹菊更美丽。
我们要记住在社团里严肃或者佯装严肃的师兄师姐们和那群活泼或佯装活泼的孩子们;要记住辩论赛场上炫目的镁光灯和赛前痛苦辗转的不眠夜;要记住学术十星,更要记住十星身后的满天星:那是每一位默默付出的老师和每一位参赛者。
当然还有我们的爱情,不要忘记和她在一起的日子,如果我们现在没有天长地久,如果现实强迫我们默默道别,那么不要管什么“男儿有泪不轻弹”了,让爱情成为毕业时停留在眼角的第一朵泪花,兄弟们,这一场刻骨铭心的大学之恋,值得我们每个人积蓄了二十年的泪水肆意滂沱。
再见了,我的朋友们,即使我们已经成为了理性和冷静的法律人,但我们没有丢掉我们的真性情,我们身上依旧流淌着的充沛的感情与爱。毕竟,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看明白那枯燥无味的法律条文背后,同样蕴含着无声的爱。
我们就要离开了,离开干净和真挚的校园,而走向未知的社会。那里充斥的并不总是阳光、温情、和美的事物,那里同时存在着野性、欲望和挣扎,一如桑德保笔下的《芝加哥》,一如爱默生口中的“化装舞会”。每个人都难免掩饰着自己的真面目,但又在掩饰中暴露了自己。
如何分辨是非,如何防备背叛与贪婪,如何尽可能地理解不同人的想法和感受?如何守护真诚与正义的底线?如何学会在“和谐”中解决矛盾?这些都是我们将要面对的新课题。
但这一刻我们心中没有惶恐,拥有只是具象的温情与感激。再见了,法大。让我们再一次温暖地诵读母校的名字,就像四年前我们在这里,在入学仪式上诵读过的那样。让我们再一次重复:“我来自中国政法大学,我是法大人。”
祝福我们的母校,祝福我们的师长,祝福每一个法大人!
这个时代至少能够承受你们的理想
——肖磊在中国政法大学2011级新生入学教育仪式上的致辞
各位同学:
大家好!
转眼,这个18岁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大学,这个充满了无限可能性的概念,将从现在起,在你们面前掀起它神秘的面纱。
而今天,据我的研究生毕业,却已不足一年了。大学,这场盛大的电影,我已用心灵与灵魂完成了自己的体验,现在与诸位分享其中关于辩论的记忆和片段,也许对你们,是一次剧透,对于我,却仅仅是一份纪念了。
与辩论结缘是在05年的秋天,那时的昌平远没有现在繁华,一到大风天,我们往往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午后却面朝黄土背朝天。那时的我,刚刚大一,还沉迷在斯密和休谟的传记中,非常羡慕他们在格拉斯哥和牛津渡过的大学时光,总是憧憬着在古老的图书馆长廊中,在夕阳的余晖下,诵读经典,谈古论今的书卷生活。渴望书卷气息的我,面对着充满乡土气息的昌平,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内心充满了焦虑。很快,我发现了一群看起来更焦虑的人:他们来自一个叫做辩论队的神秘组织,他们总是满面忧虑、苦大仇深,在礼堂、学术报告厅、阶梯教室,他们在一个个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互相争吵,然后围观的群众还抱以热烈的掌声。更可怕的是,争吵的优胜者,还可以和江平老师的握手并接受物质奖励!看着这一切,我年轻的心很快在风中凌乱了,我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他们。
从此,大一生活开始紧凑了起来,除了学业之外,我几乎把课余时间,全花在了辩论训练上。每天早上8点,我和队友们准时冲进图书馆,借到学长推荐的书籍,回到封闭的训练教室,以杀气腾腾目光,咬牙切齿地阅读着那些经典。从庄子到叔本华,从尼采到哈耶克,从王阳明到曾国藩,我们以两天一本的速度消灭着图书馆社科类的库存。海量的阅读,然后是海量的概括、反思,海量的即兴演讲、模拟比赛,那时的我们总是如此不知疲绝,如此如饥似渴。
毕竟那时,我们在内心深处都怀着一股斗志。那是2005年,法大辩论正处于一个低谷。校队自80年代建队,90年代中兴,2000年获全国大专辩论赛八强,02年获全国大专辩论赛季军后,竟在03年解散了。同年,法大辩论王牌社团,由江平老师亲自命名的“光政辩协”也宣告解散。02年至05年三年,没有正式的校队,没有正式的校外比赛,但还好,法大辩论人没有放弃。没有了校队,我们还有院队,没有了校外比赛,我们还有校内比赛,只要有队伍在,有比赛打,法大人不会让辩论这片旗帜倒下。3年的韬光养晦,反而使得法大各学院辩论文化百花齐放,法学院注重理论,辩风如重剑无锋;国际法学院辩风华丽,陈词时字字珠玑;民商院善以生活阐释逻辑,辩风清新,深入浅出;人文院更深具哲学伦理之优势,价值升华感人至深。法大辩论人,漫步在多样的文化丛林之中,心中总有一个感觉,这丛林背后,分明蕴含着一股熊熊烈焰,一旦冲出藩篱,必将一鸣惊人。
但在这个时期,我却正处于巨大地挫折期。大一一年,我参加了7场比赛,1胜6负,成绩远逊于中国足球队。连续的失利,让我开始反思,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参加辩论?是为了鲜花与镁光灯?是为了幕布拉开,掌声四起?但这些我们可以靠歌唱比赛获得、可以靠篮球比赛获得,为什么一定要投入如此多的精力参加辩论比赛呢?我想,是因为我们不甘心。我们不甘心在大学仍然只被灌输,我们不甘心自己20岁了仍然无知而缺乏社会常识,我们不甘心自己在应试教育下注定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我们更不甘心当走入社会时,还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由表达的能力。
我相信这个时期,无数优秀的法大辩手也经历了与我一样的痛苦反思,所以当2006年法大校辩论队时隔4年再次成立之时,年轻的法大辩手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2006年9月,我们一路击败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获得熙言杯京津地区高校辩论赛冠军。那是法大时隔4年首次校外比赛夺冠。我无法忘记那个夜晚,那个金色的塑料奖杯被我们视若珍宝,即使在吃晚饭时,也是人人传递,爱不释手。那疯狂的劲头,几乎让邻座的客人,以为我们在击鼓传花。2个月之后,我们再获五洲杯北京大学生辩论赛冠军。夺冠的那天,我们坐着一辆破旧的小面的,一路颠簸从传媒大学赛场回到昌平。那天晚上下着很大的雪,大家在车里横七竖八,睡倒一片。我记得一位队友@吴琼在朦胧中,说她夺冠最大的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出门打比赛可以坐轿车而不是挤面的。
但谁能想到,就是为了实现这样微小的理想,我们竟开启了一个属于全体法大辩论人的光荣时代:07年8月,全国大专辩论赛季军;07年11月,中国名校大学生邀请赛冠军;08年6月首都高校大学生辩论赛冠军;10年4月,天伦1506杯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冠军;10年10月,全国大专辩论赛亚军。5年来,我们39战,36胜3负。我们不但坐上了轿车,还坐上了火车、坐上了飞机,我们在北京、在上海、在佛山、在香港、在青岛,一次次发出属于法大人的声音。
5年间,我们近乎自虐地将辩论赛加进了极大的信息量,因为我们坚信事实和证据是任何言说的底线,所谓唯价值可辩,不过是无能力挖掘事实的推诿;我们排斥以类比去诠释道理,因为我们根深蒂固地怀疑比喻的力量会混淆事物的本质;我们更不会迁就于电视传媒追求的效果,而去刻意呈现灵机一动或是灵光一线,法律人永远从事实出发,以良知说话。虽然我们有时的确会因此失利,但那又何妨?不要忘记,电视辩论赛,这只是最低层次的辩论。我们怎么会一辈子拘泥在这种游戏中?我们必将走进法庭、走进社会,以双眼辨别是非,以双手评断善恶,以自己胸中这颗律动的心代表这个社会最后的良心。所以我们所追求的辩论是什么,2007年名校大学生辩论赛夺冠后,我们的教练也是我们的师兄,2000级的赵琪昊师兄写下了他的答案:“辩论于别人或许是生活,轻松惬意,并且高朋满座;而辩论于我,却是理想和某种意义上的事业,步履艰难,并且殚精竭虑。我甚至希望它是改造这个社会的某种途径,为远离无知和麻木,为免于恐惧和匮乏,为自由及平等。”
这是他的答案,这也许也是法大全体辩论人的答案。今天,我无法教给你们任何速成的秘诀,我只能给予你们一个基本的建议:也许,你们在未来,很快会学会沉默,学会圆滑,学会现实,但至少请在大学时代留下一点呐喊,一点锋芒,一点理想。至少你曾经呐喊,这决定了你的视野和魄力;至少你曾有锋芒,这决定了你的意志和勇气;至少你曾有理想,这决定了你的良心和底线。这个时代有太多的疼痛,但它至少在扎实地进步;这个时代承受不了太多的变革,但它至少能够承受你们的理想。
这或许终将成为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出生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你们,来到了中国法治发展初期的最高法学学府,这里有充满着人文气息的课堂、这里有为民主自由发出的呐喊、这里更有推动中国改革的激情和激情背后的智慧。
你们必将在这里成熟,你们必将在这里完成启蒙,你们也必将从这里出发,去践行自己的理想。最优秀的你们,在最好的年华,来到了最成熟的法大,这样的风云际会,会产生怎样的因缘际遇,一切留给历史的去述说吧!
谢谢!
肖磊
2011年8月29日于昌平礼堂
nolan77
2016/12/9 22:39:49
真相骨感,但理想丰满
——肖磊于2012级新生入学教育仪式上的致辞
各位同学:
大家好!
2005年,那时的你们还是小学五年级。我告别了家乡,满怀兴奋地来到北京,兴高采烈地打车前往理应位于市中心的中国政法大学。然而,1个半小时以后,我来到了27公里外的昌平。直到看到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才确定司机不是想把我拐骗到河北。
就这样,带着一丝劫后余生的心情,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开始呼吸着昌平这南来北往的风。这里不是北京的中心,没有喧闹的人流,没有灯火通明的写字楼,更找不到奢侈的消费与物质的放纵,这里只有几所大学,几座雕像,一隅澄澈的蓝天和那暮色苍茫中的军都山。然而,物质享受的匮乏、自然景观的壮美却意外地构筑起一座理想主义的乌托邦,我们身在其中,过着纯粹美好的精神生活。
那时的我们,已开始了自我意识的觉醒:我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收获,我们手捧着历史典籍,在图书馆的长廊里喃喃自语;我们翻看着国际时事,在熄灯前的卧聊中指点江山。我们开始选择自己的成长路径,开始勾画一个个法大故事。而我的故事,是竞赛法大。
我是一名法大辩手,曾经是,现在仍然是。这个称谓,可能将伴随我一生。因为,它记载着我人生前26年中最精彩的2500多个日夜,它标志着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与迷茫。去年的今天,我已在这里,向2011级新生讲述过我这一代辩论人彷徨与成长。今天,我不会再重复那些琐碎的美好,我想与各位分享一些事情的真相。因为,只有你们清楚真相,你们才会计算代价,才能理性选择,才会真正成长。
我告诉各位的第一个真相是:竞争无处不在。今天,经济学的分析前提,仍然是资源稀缺;法学的逻辑起点,仅仅是机会平等。这个社会中,权力与财富的格局已基本成型,制度红利的分配已初步结束,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却日益艰难。但更公平、更符合正义的规则也正悄然生长,更不可阻挡的默契正在改变中国。改革远未结束,更深远的转型尚未到来。
在这宏大的时代背景之下,你们千万不要以为经历了多年的学业竞争,经历了残酷的高考,竞争就此结束。更千万不要总安慰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亦或是“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如果你们58岁,那这些话语是你们的人生智慧;但你们仅仅18岁,对于你们,这些话语是助长惰性的毒药、是自我妥协的借口。你们自以为经历过残酷与痛苦的竞争,但那在成人的世界里,不过一场激烈点儿的游戏。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你们人生的巅峰远没有到来,未来你们有的是机会“退一步”,有的是机会“不强求”,但现在一切为时过早。你们应该勇敢、坚强,并且狂放。不要害怕竞争,相反,你们要享受竞争。
说到这里,让我要告诉你们第二个真相:竞赛是一场异常痛苦的竞争,只有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才能走到最后。以辩论赛为例,不要轻信那些天赋异禀、学有余力的谎言,任何一个看似成功的法大辩手不过是把睿智和微笑呈现在外,把痛苦和疲惫的深藏于心。我们从来不是天才,我们一开始往往从失败走向失败。恰恰是因为太了解失败的苦楚和努力的辛酸,所以我们才如此渴望胜利的甘甜。但很快胜利本身,已无法满足我们,因为我们又开始习惯于胜利。这时,我们开始构筑理想,并以理想来调整辩论的内容与方向。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以理想赋予了每日琐碎生活以目标,以理想赋予了每日枯燥训练以意义,更以理想驰骋并快意于每一个赛场。
07年在上海,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面对住房辩题,我们毫不避讳,痛陈政府责任之缺失与适足住房权的人权本质,没有人责怪我们直言真相;08年,首都高校大学生辩论赛,恰遇汶川地震发生,我们愤怒于出题人以地震为话题的轻率和讨巧,直接在现场坦陈辩题不可辩,而后自行改换题眼,只谈肺腑之言,不做口舌之争。赛后评委感慨:“这是一次值得鼓励的偷换辩题”;10年4月,天伦1506全国大学生辩论赛,面对连续的经济性辩题,我们就事论事,陶醉于经济理论的推演,兴之所至,全然放弃价值上的无谓煽情;10年10月,全国大专辩论赛,我们更彻底回归辩论之初衷,期待辩论能重新成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一部分。7年来,我们39战36胜。7年来,在北京、在上海、在香港、在佛山、在青岛,我们希望在镁光灯与镜头下展现的,从不仅是法律人的形象与口才,更是法大人的风骨与理想。7年来,我们看到过对手脸上不屑的窃笑,听到过观众席中嘈杂的质疑,更遭遇过所谓专家的强盗逻辑和一身匪气。但我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辩论,坚持着法大人看待事物的独特视角,坚守着法律人承诺社会的良心底线。因为,我们背后也有无数的同路人。我不会忘记在上海教育台门口那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他曾拉着我,费力地说:“你在决赛,还毫不避讳地谈论市民社会,有胆量,有勇气,不愧是政法大学的年轻人!”我不会忘记在青岛失利的夜晚,央视那位不知道姓名的制片人,带着醉意对我说:“其实我是你们的粉丝,你们的辩论,就是我一直想做的辩论。”我也不会忘记我的辩论启蒙教练2000级的赵琪昊师兄在07年名校杯夺冠后,酩酊大醉,写下的那所有法大辩手的理想:“辩论于别人或许是生活,轻松惬意,并且高朋满座;而辩论于我,却是理想和某种意义上的事业,步履艰难,并且殚精竭虑。
我甚至希望它是改造这个社会的某种途径,为远离无知和麻木,为免于恐惧和匮乏,为自由及平等。”当然,还有江平老校长。20年前,他就寄语全体法大辩手:“你们应该要有知识分子的自觉,有经世济民的实践,有匹夫有责的担当。辩手参与辩论,不应该也不需要从中得到表达的满足、荣誉的嘉勉;问题在于,你是不是使自己的知识深入了,是不是使自己的思维严谨了,是不是使自己的眼界提升了。不是所有的辩手都要成为思想家,但至少应该多一些哲学家的气质!”
现在再来谈谈你们,年轻的法大人。经历了三个月前,那场魔鬼般的考试,你们来到了法大,来到了这远离帝都喧嚣的中国法学最高学府。这个结果,也许出乎你们的意料,包裹着你们的不甘和懊悔;也许早是你们的计划,代表着你们的光荣与梦想。但从现在起,这些已不重要了。因为,我将告诉你们最后一个真相:没有任何一场考试或是竞赛,可以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未来你们将面对的一切,要比过去所有考试都深刻而复杂得多。
所以,如果你现在心存遗憾,请原谅我无法理解你的遗憾,在我看来,法大的灵魂与情怀,足以承载任何人的理想,哪怕你是中国最优秀的考生;如果你现在志得意满,也请原谅我无法祝贺你实现了理想,因为你现在的理想,多半是父母与老师的理想,不是你的理想。用十年寒窗,去实现了别人的理想,这并不值得祝贺。
但你们也不必惶恐与惊慌,一切刚刚开始。未来四年,你们将逐步经历思想的启蒙、价值观的重塑和理想的构造。你们将第一次自由自主地对自己的人生、梦想,做出规划,进行选择。你们可能面临强者的不屑与嘲讽,你们可能面临小丑的阿谀与奉承,但没有人有权判定你们思想的正误,没有人有权决定你们价值观的左右,更没有人敢给你们的理想,打上或高或低的分数。你们需要的,仅仅是狂放地学习、澎湃地思辨,亦或是静静地体味与深深地思考。
四年之后,你们将拥有的到底是完整而轻盈的灵魂,还是麻木而沉重的肉身;你们将发出英雄的怒吼,还是孩童的啼哭,将取决于你们选择的路径。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辉煌,一代人也自有一代人的迷茫。大学之中,既要大学一场,更要大梦一场。在梦中,请记得聆听和遵循你内心的声音,然后以最丰满的理想,与这时代的朔风、与那历史的变数,与我们这一代人光明亦或挣扎的未来,正面相遇。
肖磊
2012年9月4日于昌平礼堂
热爱辩论赛…特别崇拜辩论能手!邓割羊学长…今天好累啊!
顶顶顶狂顶!!!!觉得他给大一新生的讲话也超赞的!
我是因为肖磊学长和法大辩论才决定考法大研究生的?这里有我一直追寻的法学人该有的辩论。
突然发现…我也是磊!只差一个字哦!哈哈哈哈…加油!滚去刷题了…背了一个小时单词…
看了他的辩论赛,知识储备很厚,语言节奏适中,有气势,支持。
jiangzhang
2016/12/10 15:28:49
曾经也在辩论队中努力,才知道大神是如此的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