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论坛法大论坛 → 请用灵魂看这世界
查看完整版本:请用灵魂看这世界
2015/1/27 4:43:05

你做过好事吗?
我曾经被人这么问过。那是前年的夏天,深夜里,为了省钱,我与同路的女士拼车回家。途中女士的手机掉在出租车上,我下车的时候拿走了遗落的手机。当晚,女士给自己的手机打电话,接通之后,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你做过好事吗?”
我试想过很多种开始,它却不是其中的任何一种。
没等我反应过来,她急冲冲的说:“妹子啊,我可以给你钱,麻烦把手机还给我。并不给予我回话的机会,她继续道:“多少钱,我们都可以商量,只要手机还我就行。”
我知她误会,赶紧说:“手机我还你,不要任何报酬。”
之后我们约定地方见面,我把手机还给她。她希望给我钱,我没有同意。退而求其次,她要求请我吃饭,我也拒绝了。事情过去快两年,当时的场景已然是模糊不清,却一直记得她不断重复的对着我真诚道谢的声音。
突然从尘封的记忆里挖出这个片段,是因为昨天与朋友聚餐,她对我说了一个很玄乎的故事。
她说的那事儿并非她自己亲身亲历,而是发生在她那读大学的弟弟身上。
话说,一日,弟弟在去上选修课的路上收到一个陌生来电,接起之后听到一个女声问:“你愿意做我的天使吗?”他不明所以,那时候他的朋友圈很小,他很确定自己没有朋友是这种口音。愕然之后,问:“怎么啦?”
对方并不回答他的问题,只是再次问了一遍:“你愿意做我的天使吗?”
弟弟说:“然后呢?”
女生问:“能告诉我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吗?”
弟弟开始认真起来,脑子里搜肠刮肚的找各种心灵鸡汤来宽慰电话对面的陌生人。
那个女生正处于曼妙的花季岁月,是个私生女。母亲生下她就过世,唯一疼爱她的父亲最近也得病去世了。父亲的遗嘱里留给她一个牧场,但因她私生女的身份不被父亲家族的亲眷认可,对她百般污蔑,且不愿意交出牧场。除非打官司,不然女孩无法享有他父亲留予她的东西。她只是个学生,母亲这边的亲人一直没有交集,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她的身边没有任何可以让她相信或者咨询的人,她感到特别绝望。开始碰运气的胡乱拨打电话号码,问过了很多陌生人类似一开始就问弟弟的问题。不是没人接就是接了之后骂她是神经病,极少有人耐心听她说完话。
她说:“你也可以挂断我的电话,我也不会再打电话去骚扰别人,就等着去找爸爸吧。”
原来,当时她已经关闭了门窗,打开了煤气,一心求死。
弟弟说:“我答应做你的天使了,你先把煤气关。”
之后的几天,弟弟都有短信和电话劝解她。让她学会坚强。既然是遗嘱,就受法律保护,让她不要担心。给她出谋划策,劝她找个监护人委托律师帮忙处理。
大概一周之后,女孩高兴的给他打电话,告诉弟弟她要出国了。原来她父亲过世前已经委托了自己生平最好的朋友,一个美籍华人来照顾她。那位华人朋友帮她保住了农场,并带她去美国生活。女孩出国之前给他打电话,感激他陪着她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听到这故事的最初,感觉就是活脱脱一部八点档的电视剧,非常怀疑其真假。
终究是无处考证,但是我愿意去相信,这样的美好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
韩国电影《熔炉》里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原本的我们。”而被我们誉为神一般存在的乔布斯却说:“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的改变世界。”
在美国有近千家以“把爱传下去”命名的慈善基金会,他源于一个13岁小男孩特雷弗改变世界的想法。
天使男孩特雷弗只是为了完成一个被战争剥夺了无数战友和英俊外表的社会学老师布置的社会学加分作业:“想一个改变世界的主意,并将它付诸行动。”他是少数几个认真对待这个作业的学生之一。
他想出了一个改变世界的主意,那就是他把爱传给三个人,不要求他们回报,但是他们必须分别去帮助另外的三个人,不一定要花费金钱,却一定是对方长久没有达成的愿望,以此类推。这样,假以时日,世界上很多人都会受益。因此,在这个想法执行的过程中,因为他,无家可归的瘾君子得到一份工作;年迈伶仃的老人再见美丽的心灵花园;有严重心理障碍的老师找到了真爱……他不索求任何回报,只是希望有人能把这种爱呈几何级的传下去。当这份不设防的爱叩开了许多麻木已久的心灵,甚至变成一个“积聚善的力量”的运动时,特雷弗却倒在血泊中。
那一刻,他只有14岁。为了纪念,人们开始效仿,并组建慈善基金会把爱传下去。他将爱传递的想法及行动在某种程度上或多或少的改变了社会。
如果你只认为这是个例,并不足以说明什么,那么感动整个德国的一个9岁男孩寻母的真实故事是否能让你有些许的触动?
德比,一个9岁的孤儿。为了寻找母亲,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他每帮助一个人,就请求受他帮助的人去帮助另外10个人。他想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自己的母亲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其实这种心态在我们之间也很普遍,我们选择在公交车上为老人或者孕妇让座只是为了有一天也许有人会给我们的老人或者亲人让座,我们在车上帮忙姑娘们提沉重的行李只是为了有一天自己的女儿出门在外时也能被这样善意的对待。
我们都被这世界温柔的对待过,也曾温柔的回应过这世界。对路人报以微笑、给陌生人撑伞、扶盲人过马路等。倘若一个14岁的美国小孩都坚定的相信让爱传递出去就能改变这个世界,为什么我们却不愿意去尝试?倘若一个9岁的德国孤儿只是为了有人或许能帮助到自己的母亲这微乎其微的机率而马不停蹄的帮助别人,我们怎么能保持无动于衷呢?
我们也被这世界上太多的事情所伤害,去扶跌倒的老人却被诬陷,去帮助陌生的路人却被怀疑,于是我们学会了封闭彼此的心灵。可是,那些通过传递爱与希望而改变世界的举动难道真的只能一直发生在依然天真而单纯的孩子们身上吗?
这个世界固然有让人感到愤怒、失望与厌恶的东西,但更多的一定是让你感到温暖、真诚或者信仰的东西。
我所生活的这个城市里,有一个地方,大家称它为“心栈”。这是一个给路人奉粥的公益组织。一年365年风雨无阻的在街头给过往的行人送去一杯热乎乎的粥。初时,很多人不理解,抗拒,持着观望的态度来对待它。可是不断的坚持、义工们真诚的微笑慢慢融化了路人的敌意。他们开始去接受义工奉出的爱心粥,也有路人主动来索要粥,更有甚者他们开始加入心栈的组织也做起奉粥的义工。因缘际会,我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有次,我问心栈的站长:“为什么会想着去奉粥”。站长回答我:“如今这个社会的人,谁还缺一碗粥呢?奉出去的这碗粥温暖着别人的胃,打破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隔阂。让爱传递,星星之火才能形成燎原之势。”
在这个世界的很多个角落里,很多普通而又平凡的人用一种近乎信仰的坚定在传递着一份爱与温暖。
一杯粥可以窥见全貌!
从最初的怀疑、抗拒,逐渐的观察发现无害之后,尝试着去靠近,去接受,之后认可它,喜欢它,参与它。原来, 我们本能的习惯去抗拒别人给予的善意与温暖,却也本能的渴望这善意与温暖,并乐意去传递它。
社会由许许多多的人组成,人心善,社会就美好。人心恶,社会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最近几年,总会间或的听闻一些觉得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为了报复社会而采取激烈手段的新闻。只是,我们需要抗争的从来不是社会,而是人心的恶。从自己的心上改变,就有动力和希望去改变社会及世界。
我们总在抱怨社会冷漠,人心不古,却从不愿意去改变。我们总在呼唤:“世界啊,请对我们仁慈一点!”却忘记了问自己,我们对这世界付出了多少爱意。
请用灵魂去看这世界!承认它让你失落的一面,也努力去观察,坚定去相信,这世界依然有很多让你温暖如初的善意在流淌。
“我曾为这世界,为他人做过什么?”偶尔,我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这一生我该如何渡过?”有时,我也思索这类似的哲学话题。“这世上有多少人因为我而感到过温暖,有多少人因为我而觉得活着是件很美好的事情,有多少人因为我而改变了一种贫穷的生活方式或肤浅的行为习惯。”当我陷入生活是很无趣这样的思维里时,就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这源于很久之前无意间看到的一篇文章。有位弟子问他的师父:“为什么我觉得人生这么无聊,有时候还很绝望。”师父回答说:“因为你的心里只装着你自己,没有别人。扩大自己的心量,你的世界才会海阔天空。”
天地这样的宽广,可是,我们的心里只有一个我。
财富的丰厚,不是为了炫耀奢华,而是增加扬善的担当。地位的显赫,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为了率众前行。力量的强悍,不是为了欺压弱小,而是为了自由的呼吸。学识的渊博,不是为了征服别人,而是为了看清自己的渺小。一个人有了能量,不是为了满足私欲,而是为了承担更多的使命。
所以,请将我遗忘,在这广阔的天地间!学会把别人装在心里,将爱从自己身上开始传递。愿我们都被这世界温柔以待!



2015/1/27 12:25:18

真长,挺感人的。



2015/1/28 3:13:46

我从小到大做好事,大的不多,但小的却也无数了,以严格的道德观要求自己,一心以君子情操约束自己,从不伤害虫鱼年兽,下雨后,看到被太阳灼伤下艰难爬行的蚯蚓也会把它放在阴凉下,从不伤害别人,做事多考虑别人感受,同情心丰富,总对落魄之人心怀同情,即便细思己其不若人,见了捐衣捐财,为之,望见饥寒猫狗,喂之,甚至陌生人加我,正是失意,我也全力安慰鼓励一年余……
可是,然无卵……
做事多遇坎坷,无一逞心如意矣

然,继续为之吧
至少做这些,内心也会满足些。。。



2015/1/28 17:32:59

我居然看完了



2015/1/29 3:49:53

我居然没看完



2015/1/29 23:36:50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