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流教授做客『蓟门点津』与研究生谈“道德与文章”
  • 浏览:1102 评论:3 人

  •  
    (通讯员 徐爽)11月2上午,法学院“蓟门点津” 系列讲座在学院路208教室如期举行。郑永流教授给硕士、博士研究生带来了题为“道德与文章——研究生如何研究”的讲座,为大家如何进行学术研究指明方向。此次活动由法学院研究生团总支承办。 
    郑教授从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波罗尼亚大学谈到柏林红宝大学,进而引出:大学的功能不单纯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已经步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我们,郑教授指出,应该从四方面进行学术研究、文化研究:即,有道德的研究、有独创性的研究、有自由的研究和有管理的研究。






    谈及“有道德的研究”,郑教授感触颇深,“学术道德,在今天,已经到了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程度,身为法学院学位委员会副主席,仍令我感到遗憾的是,每年的毕业论文审查都能查出相当一部分涉嫌抄袭的论文。我们今后将从事的是与法律有关的工作,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们自己都不光彩,又将如何行使我们手中的法律生杀大权呢?”从反面,郑教授也谈到了现存某些教育制度安排下的“逼良为娼”。 
    “有独创性的研究”,郑教授从六个方面界定了“独创性”,拓宽了大家的思路:开辟本学科中的新领域、针对老问题提出新观点、提出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运用学科同行没用过的方法回答本学科的问题、新的交叉学科的研究、作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描述。郑教授还生动地把培养独创性意识比作乒乓球赛场上的“擦边球”,创意并不是有意训练的,也不是冥冥空想出来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积累和沉淀,才能迸发出“偶然的精彩”与“醒世的辉煌”。而不能没有独创性的一味的做一些“没有知识增量的学术垃圾”的制造者??




    “有自由的研究”,郑教授作了精辟的浓缩性诠释,即,“宁静即自由,自由成学术”。谈到这一点,郑教授很语重心长的希望大家能够有意识的是自己静下来,用来思考和反思,不求能够做到“哥白尼”式的学术震撼,只是能对自己学过的某一方面能够得出一些心得和体会就足以。 
    最后,郑教授谈到的是“有管理的研究”。我们要有一种适合当今“快餐时代”的管理思维,例如,时间管理、关系管理、技术管理、应急管理。

    在师生互动交流阶段,郑老师再一次让同学们们体会到他“师者,所以授业解惑”的人格魅力??




    最近发生了多起大学教师诱奸女学生事件 北交大的欧阳林 武汉老教授 大学老师一定要检点 社会上的一些人在说大学老师的道德水平比不上黑社会的小混混 作为一个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听了都脸红 不能让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