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介绍
  • 浏览:2397 评论:15 人

  •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大陆最著名的法律、政治学院校之一。


    中文名: 中国政法大学

    简称: 中政

    创办时间: 1952年(院系调整时期)

    类别: 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 政法

    主管部门: 教育部

    学校属性: 211工程

    现任校长: 黄进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主要院系: 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硕士点: 68

    博士点: 27

    重点学科: 2个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基地: 2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实验室: 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学校前身: 北京政法学院

    目标定位: 国际化、世界知名法科高水平大学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石亚军

    校长:黄进

    党委副书记:冯世勇、高浣月、胡明

    副校长:冯世勇(兼)、朱勇 、张桂林、张柳华、张保生、马怀德、李树忠

    纪委书记:胡明(兼)




    师资力量

    刘纪鹏: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英杰: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研究所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薛刚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兼分党委书记。

    邬明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郭世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律史专业博士生导师。

    焦洪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宪法教研室主任。

    曲新久: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洪道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诉讼法教授、刑事司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九三学社中央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李显冬: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王进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证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阮齐林: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刑事司法学院刑法研究所。

    王顺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所长。

    隋彭生:教授,硕士生导师,资深司法考试辅导专家。

    刘金友: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 兵: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校训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厚德,是指中国政法大学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要具有人文关怀、培养人文情操,学会做人;


    中国政法大学校花:玉兰花
    明法,是指无论法科还是非法科学生都要通晓法律,具备法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更表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应成为昌明法治的主力军,带着对法治的崇高感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格物,首先应是一种推究和思维过程,因此,要求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要形成对法律的特定思维;其次它还包括“学以致用”的涵义,即要求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求真求实;

    致公,要求中国政法大学所有的学生树立公平、公正和正义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要求中国政法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亲民、仕众、天下为公和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




    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法律硕士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儒学院、高级政法管理干部进修中心、中欧法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共19个教学单位; 设有诉讼法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律史学研究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治政府研究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人权研究院、比较法学研究院、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10个校级科研机构。




    院系设置

    法学院
    法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的骨干学院,成立于2002年6月,其前身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薛刚凌教授为现任院长。法学院在历任院长(系主任)的领导下,坚持“学术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依法治院”,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胸怀法治、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法学院现有6个博士专业、6个硕士专业和一个本科专业,下设8个教学科研机构、20个学术研究中心,已成为中国理论法学和公法学教育研究的重镇。其中法律史学和行政法学在国内具有顶尖的学术地位和一流的科研教学水平。法学院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博士生导师45人,教师中有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资深专家,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精通实务与理论的实务部门专家,以及一大批理论功底扎实、治学严谨、在法学界具有一定影响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进入新世纪的法学院,以“法治天下、学问古今”为院训,以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为导向,全面规划和开展各项中心工作,力争将法学院建成 “高品质、创新型、开放性”的一流法学院。




    刑事司法学院
    刑事司法学院是我校惟一设有两个一级本科专业的法学院,即法学专业、侦查学专业,鲜明的专业特色使其在我校四大法学院中备受瞩目。两个一级专业的强强组合,使刑事司法学院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中阵容强大、综合实力最为雄厚的刑事法学和刑事科学教学与研究中心。学院已形成了以刑事法学为主体的学科群,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侦查学为学院的特色学科,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属于国家重点学科,教学和科研以及师资队伍等具有较高水平,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现任院长为博士生导师曲新久教授。

    刑事司法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批在国内外刑法学界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现有专职教师5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0人,有博士学位(含在读)的21人,有硕士学位的21人。刑事司法学院在本科生层次设有法学、侦查学两个专业,在研究生层次设有两个博士点两个硕士点,即刑法学专业和诉讼法学专业两个博士点,刑法学专业和诉讼法学专业两个硕士点。

    学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学术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使新一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充分展现。




    民商经济法学院
    民商经济法学院是在2002年6月学校院系调整改革中,在整合原有的经济法系、法律系民商法教研室和民事诉讼法教研室、科研系列的环境法团队和原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部分师资的基础上成立的。建院以来,我院恪守 “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坚持“创一流学科,建一流队伍、出一流成果、育一流人才”的发展目标和“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本”的建院指导思想,端正学风和院风,打造队伍和品牌,推动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培育成果和人才,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国际法学院
    自1952年北京政法学院成立时起即有了国际法学科,当时老一代的国际法学者、如汪暄、朱奇武等为我国的国际法研究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1979年北京政法学院复办以来,国际法学科即成为法大的重要法学专业之一。而国际法学院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989年3月12日成立的国际经济法系。2002年,为了适应我国法学教育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国政法大学决定在原来国际经济法系的基础上设立国际法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是中国政法大学法科强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法学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排头兵与孵化器,已成为国内政治学、公共管理和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的一方重镇。

    政管学院至今已走过了二十一年历程,但其学术积淀和办学经历却有五十余年的历史,学院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商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是以1995年开始招生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本科办学的基础,在充分整合校内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方面的师资以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于2002年7月正式组建的。现有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商务三个本科专业(含六个培养方向),拥有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世界经济、会计学、产业经济、经济史六个硕士点,以及世界经济博士点。

    学院根据本科专业方向和硕士点的学科结构,设有经济学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和现代经营研究所等5个教学科研机构,并设有中国政法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产权经营研究中心、现代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和投资管理研究中心四个非在编科研机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专业教师4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39人。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学缘结构和专业布局比较合理。同时,我院还聘请了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共19人作为兼职教授,以加强学院的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