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考和考研(本校)经验分享(法大BBS id isengard)
  • 浏览:1152 评论:7 人

  • 2013-2014是很辛苦也收获很大的一年,首先要感谢帮助我的人和我亲爱的朋友们。司法考试加上考研,虽然每门并不是很难,但是长期绷紧的神经还是让人会感到疲累。没有给予我信息和给我打气的朋友,我想自己会过得很艰难。谈论两场考试的师弟师妹很多,也有犹豫要不要一起考的,当然也有很坚定相信自己可以一起考的,虽然已经有很多这种经验介绍,但是我还是想写下来,因为当初考试的时候就答应自己,如果通过了一定要把经验和感受写下来看能否帮助后来的人。
    现在先说明自身的情况,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本科,2014年毕业,研究生是民商法学。本科阶段获得过几次奖学金,成绩一般,喜欢打羽毛球(这一点在后面会提到为什么说出来)。
    司法考试:411(卷一103+卷二101+卷三99+卷四108);
    考研初试:366(政治69+英语69+专业一111+专业二117)。

    一、写在前面
    1、我觉得两场考试一起考完全不是问题,不管你是打算考北大还是清华或者是本校。人和人之间的确在智商上存在差距,但是这几所学校的考研以及司法考试的通过对智商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也就是说,这两门考试还轮不到拼智商和天赋的时候。
    2、在报考考研学校之前想请你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真心想读研,想多读书还是仅仅想一个文凭以及能够晚一些进入社会(当然这两类问题并不能概括全部,属于两种极端,大家可以自行衡量比例),如果是前一种那么我建议你选自己真正喜欢和想去的学校,如果是后一种想规避风险尽量考上研,那么我建议报本校就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真正认真复习以及想考上研究生的人,不管你报考哪个学校,最后的付出与痛苦程度都是差不多的,而且考北大人大清华的竞争不一定比法大的激烈)最后提一点,四五月的时候很多人都很兴奋的选择要考北大,清华,人大等等,到了司考结束甚至期末考试完就有一大批放弃的,转战本校或者直接放弃考研,而且考北大清华人大的相当一批都是炮灰,输在信息不通畅上。这些当时在我考研的时候见得太多(基本上可以从BBS上的考研狂人版块看出来,搜历年的就知道了),身边的研友基本上都抱着要去北大,要去人大的,最后坚持下来的没几个。说这个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你决定了,你就得负责。而且考政法的不要有心里压力,同样是你自己决定的,你就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3、你要坚信自己的学校好歹是个211+985平台+2011计划,学生的智商都足够应付这两次考试。并且,别看报考的人挺多,但是真正复习的人挺少,十一月放弃一批,十二月又放弃一批,上考场的没复习的有极少部分,随随便便复习的有一部分,即使是初试过了也有没去复试的。真正的对手就是自己,能不能坚持、认真(但你不能否认即使上述人吊儿郎当,也有考上的,不必在意)。
    4、我欣赏保研、出国的人,他们至少有一方面是很优秀的,但考研的人也请相信自己,这件事对自身的磨练很大。在这个过程中看清自己的问题,身体上、心态上、精神上、知识储备上都会有一个飞跃。(当然第一个可能是身体变差了,哈哈)。所以我最欣赏的是承受压力最大仍能成就事情的人。

    这以上几点基本上围绕的是一个主题:心态。这个词虽然虚无飘渺,但这才是真正决定你能不能通过两次考试的关键。

    二、正文
    (按历史方法,依照事实发生过程,依序检讨其中的关系,时间仅仅是大概,会有交叉的地方,具体因为记忆问题可能有出入)
    2013.3-2013.5
    开始背单词,我的英语本身很差,所以英语开始的比较早。三月到五月按照15天单词记忆法背完了新东方单词绿皮,做完了“张剑系列”的阅读将近两百篇(做这个不用管正确率,做完之后看错题,尽量明白就好,主要是熟悉考研英语模式,错很多也不用担心)。还开始看司法考试的一些辅导书籍,这个有助于厘清你之前三年对部门法的学习。


    2013.5-2013.7
    这个时间段仍然继续在背单词(不过是正常的一页一页地背);然后是英语真题,这个时候即使是第一遍做真题也错的很少了,最少的时候记得20道阅读错了2个。但是也有错的多的,所以按照网上的方法,把每一篇阅读逐字逐句的翻译成中文(真题用的张剑的,对比了一下其他的实在是质量和内容好很多)。对比自己的翻译和资料的翻译,进行订正。每一年真题大概翻译了5篇(四篇阅读加上翻译题,翻译题也是全文翻译),将近10年真题,工作量不是很大,就是几万单词的翻译而已。写了小半本笔记本。
    真题中不认识的单词一定要摘录出来重点记忆,考研英语对单词的考察虽然词义较深,但是每一个单词基本上考察的含义不会有太多变化,这一次是,下一次还是。固定的搭配也要记忆。(这里推荐一本和新东方绿皮相比很薄的,是买张剑的书附赠的一本单词词组书什么的,封面和那巨丑的黄皮一样)。
    这个过程中还在预先看了一些司法考试的东西,钟秀勇《三校名师?民法》看完了两遍(后来发现可能没这个必要,毕竟500多页实在是太多),柏浪涛的《刑法攻略》看了一遍,徐金桂的《三校名师?行政法》看了一遍(当时还在上林鸿潮的行政法课)。
    然后六月下旬就开始准备期末考试了,法理学原理加上行政法(事实证明考得和屎一样,导致没拿到一奖,这两门考试的经验我就不说了)。

    2013.7月中到2013年9月中,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其实不到。
    这个时间段给了司法考试(因为没搞英语,导致10月份开始复习考研的时候英语单词又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这是个教训)。
    司法考试不难,是一种有迹可循的考试,技巧性非常大。各种录音、讲义、题目的来源我就不提了,浪费时间和口水。只告诉大家图书馆后面的神奇小哥(考研,司考的资料都有)。
    真题推荐三校的,去年是绿色的,质量非常好,讲解都是各个老师亲自编写的,你会看到和讲义十分搭;众合的真题也勉强可以,错误略多了一些;我就用了这两种,都做了一遍,那个张能宝的买都没想买,后来看了别人买的,觉得相当有问题。
    老师推荐就略了,大家在司法考试的交流网站上都能找到,也有师兄师姐已经讲过了。我这里想说的老师的观点的确有不同,但这个不是问题,司法考试会涉及观点的差别,但是整个司考辅导系统已经很成熟了,凡是比较出名的老师不会太坑。跟了一个老师就行了,民法刑法没必要太纠结观点有异的题。
    然后整个复习的cao作过程就是听录音看讲义做真题(我第一遍的时候仅仅听了录音和看讲义,做了一些笔记,没做真题,可能是我听的比较慢时间不够,但是我觉得如果时间够第一遍加上做真题来巩固是很好的),这个过程没必要和别人比,自己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就好。第一遍大概到八月中甚至八月下;然后第二轮看讲义或者背讲义,再做真题,大概到九月初;第三轮背讲义,做卷四,完毕可能还有一些时间,那就接着背吧,背到上考场。(忘了告诉大家,第一遍分类做,第二遍分年做,有时间的可以做做模拟题,不过我当时没做模拟题,区别不大)
    卷四之前不用做,在最后一段时间集中做,卷四和卷一是司法考试中最容易拿分的,其中卷四投入产出比最高。卷四一定要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的答(其中第一题和最后一题个人觉得没必要训练,考前花些时间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论述题就好),案例题会涉及民法刑法民诉刑诉公司法行政法(公司法解释三很重要,而且今年公司法还修改了,出资的问题)。卷四自己答完之后对照答案看哪里有问题,答案是怎么答的,进行修改。去年我就这么做了几天,卷四108,这个分数应该在卷四中是比较高了。(其他答卷四需要积累的知识在之前的复习中已经完成了)
    卷一就是背,没别的技巧。卷二卷三的诉讼法是得分大户,整个司考中最容易拿分的是诉讼法和三国法(虽然去年三国法挺坑的)。
    还有一些技巧是,比如民法中的侵权责任法,这几年每年都考的比较少(去年在案例中出现了替代责任,前几年每年就考两三分),所以我除了最开始看了两遍钟秀勇的书之外之后就没有花功夫在侵权上,因为这个部分的内容也很多,所以省了不少时间(不推荐这种做法,但是时间不够可以这样)。这个不是教大家放弃,而是说没必要倾注过多的精力,随着轮数自然的过就好。司法考试没有放弃这一说,放弃着放弃着就挂了。这里的意思是指不用你像实体法诉讼法一般花很长的时间去记忆、去攻克,随缘就好。
    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到了后期就不宜再把大量时间投入到民法刑法上了,投入产出太低。而是花在需要背诵的科目上,如卷一,诉讼法(其中行政法听别人说是奇葩科目,大家看淡就好,但是我觉得分数也不低,适当倾斜精力)。在考场上基本上很难出现自己一扫就会的题目,都是排除,甚至靠蒙。对了答案之后会觉得过不了,但是没关系,司法考试考的是比例,前10%一般就过,哪怕是前三卷选择题也会加分,所以你要做到的就是到这10%的人当中。我们学校通过率60%以上吧,可能更高,这是几年前的数据了。分数上400的人太多,所以大家要有信心,司法考试不是什么猛虎。
    在考试期间前一个月基本上一周打三次球,然后每周三个半天就没了…..后一半也是一周一次球,还跑去看羽毛球比赛……锻炼身体还是需要的。但是像我之前玩得那么狠就不太对了。心情有起伏是正常的,给自己放小半天假也是允许的,但是一整天不碰书会很影响状态。
    2013.10-2014.1
    司法考试之后玩儿了两周,10月初开始正式复习考研。
    考研专业一是法理(40)、宪法(40)、三国(40)、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30);专业二是民法(50)、刑法(50)、民诉+刑诉(50)
    真题用书推荐:法研秘籍(红色的分类真题,这个后面告诉怎么用),还有一本蓝皮的律政文化组编的真题,这是分年的。
    英语的书前面已经说了,基本上就是张剑的黄皮真题。政治因为我考得很差,没什么发言权,不过大家都是红宝书+肖1000+风中劲草+肖四+任四+最后的一些猜题,我还买了肖七,有一些用吧。
    我们学校的专业课书目:民法(江平主编的红皮),刑法(曲新久主编的绛皮),民诉(宋朝武的绿皮),刑诉(陈光中的红皮),三国(国际法随意,我用的马+李的人大版,国私是赵相林主编的红皮,国经是王传丽主编的红皮),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张树义+马怀德的褐皮的两本),宪法(焦洪昌的褐皮),法理(舒国滢的褐皮)。
    三国的书除了国际法,其他两本没看书,拿的期末考试资料复习的。民诉刑诉前两遍还看的书,后来直接上司考资料了。所以司法考试和我校的考研不仅没有冲突,反而有助益,其实对于北大也是这样。我认识的考上北大的没有放弃司考的,考清华和考人大的也没有放弃司考的(不排除有放弃的也考上的)。司考能让你体验和熟悉那种紧凑的复习节奏。
    下面是考研的cao作过程,书是一定要看的,我并没有买白皮的考研笔记啊,内部资料什么的,觉得没什么意义,个人看法。
    前期是英语加专业课,每天都是看书做笔记然后坐分类的法研秘籍红皮真题,我的顺序是(法理,宪法,民法,刑法,民诉,刑诉,行政法,三国),法理宪法都是大一学的忘的最多,而且上手比较简单,接着开始啃最厚的民法(亲继不用看,不考;这个国家那个国家的说法也不用看,也不考),刑法总论比较重要(分论中的偏僻罪名别看了,不考)
    专业课的复习具体的可以对比红皮法研秘籍的分类真题,按章节编的,哪个章节题目少就说明这个章节不重要,不要花太多精力!一共就两个多月,时间要花在刀刃上,和你竞争的不是本校学生而是外校动则准备了一年的学生。
    每天看书的同时背单词(我把背了很多遍还不熟练的单词整理到单词卡片上,没事儿就抽出来背),做英语真题(真题是最重要的,最好做到没有不认识的单词,每个句子拿出来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反复的做,不要在真题上做记号,自己在草稿纸上做,做完订正,翻译题要自己认认真真翻译,新题型也是有技巧的,这个后面说。不要觉得做到最后题目都记得了就不想做,你能做到最后看到文章自动在脑海中翻译出汉语,并且与题目解析中的差不离才算可以。并且,谁让你做题目的时候去记答案了,全部做完一起对答案,然后分析原因。基本上做到第三遍才会对每一篇的答案有些印象。毕竟是十年真题,04年到13年。还有一套04年之前的真题也是张剑系列的,做的太熟了可以做做04年改革之前的真题,避免过于熟悉答案。真题从10月开始一直做到12月底,有三遍以上,加上上半年的,刷了四遍。这个期间同步看书,给自己上午下午晚上安排好任务,不用太苛刻,太苛刻完成不了。
    十门课的书刷了三遍,较重要的科目都做了笔记,为自己梳理知识点,大概有100页左右的笔记,笔记也刷了两遍以上。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没有整理和标出可能考简答和论述的题目,导致后来背的很辛苦,找不到重点。后面看书会越看越快,第一遍可能40天,第二遍可能20天,第三遍就10天了,第一遍的时候辅助分类的红皮真题,第二遍再做一遍也可以,毕竟那个题目做起来很快,不难。简答和论述不用做,要看,做到有印象。第三遍的时候做分年真题,蓝皮的,虽然不厚但是做的很痛苦,这个时候简答和论述要标出要点,同样不需要你全部写出来。你会看到基本上都是从课本上摘录出来的题目和观点。所以课本是很重要的。我红皮做了两遍,蓝皮做了两遍。这两本书会有出入和答案解析错误的地方,特别是蓝皮,错误的地方会不少,所以需要对答案的时候把两本书进行比较,找出合理的那个。
    到最后几天基本上就是在背整理的资料了,偶尔翻翻书找一些遗漏的知识点,然后看真题上自己的错题。我的单词一直背到考试前一天,考前也在做英语。至于为什么考这么差,后面会提。新题型不外乎排序、概括、7选5什么的,都有技巧。黄皮书上的真题解析写的很清楚,这是10分应该全拿的,十分简单。技巧就是让你排序你可以看每段的第一句话,有承上启下的,转折的,总结的,肯定不是第一段,找出第一段再根据该段结尾找下一段。还有比如有上下文的原词出现在该段落的,同义复现,语义复现等等。
    阅读同样是有技巧的,考研英语阅读的陷阱比较多,但是也就是那么几类,什么过度引申,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做多了就能感觉出来,而且真题解析上都有解释,这就是为什么推荐张剑的原因。但是单词还是根本,没单词基础,技巧再出众也没用,句子的结构也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之前要对阅读进行翻译的原因。
    政治我觉得我没有什么可以介绍的,本来政治分数就低,还没寝室一哥们儿裸考的高,网上也有很多介绍政治经验的,唯一的一点大概是政治不要开始的太早。后期不用太担心分析题,因为辅导老师猜题猜得还是挺准的,先把知识点做好,老师虽然猜题比较准但答案最好还是按红皮书上的写,这样才能得高分,很多人觉得自己答的不错,一定能上80但最后也就70出头估计就是这个原因。我大概十一月之后才开始准备政治,但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大家自己可以在网上找一找经验再做决定。政治刷了肖1000,红宝书刷了两遍,风中劲草刷了四遍(风中劲草一定要用啊,不然看红宝书会绝望的),还有肖七,任四,肖四,都做完了,最后背了肖四,我觉得任四有点烂…….这个期间要做好错题的整理,我在红宝书上标出了错误题目的答案出处,但是这个任务量有点大,后来觉得似乎得不偿失,所以各位可以自己看。我和一个后来考上人大国际法的同学一致认为,认真的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书不如刷书,当然刷书需要认真一点,刷的遍数多才记得牢,认真看一遍的时间别人可能刷了两三遍了。
    每天大概三分之一的时间给了英语,前一个月剩下三分之二给了专业课。后来十一月之后基本上都是三分之一,专业课会多一些。再到后来专业课占一半,政治英语大概占一半。
    就这样一直到考前。这期间的心里状态很重要,因为压力本身比较大,所以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相信自己可以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要和别人去比,攀比是最痛苦的。实在不行了就像司法考试一样给自己放小半天假,但是心里要有谱,很多人一松懈就再也起不来了。复习过程中见过太多人放弃,别人的放弃对自己也是一种打击,但是请你坚持住。在你快要放弃的时候,想想当初是什么让你坚持到了这里。
    最后是考试期间。第一天特别倒霉,发烧加口腔溃疡,没吃早饭就上了考场,考政治考得人都快熟了,中午喝了一碗粥,因为根本嚼不了东西,喝粥嘴巴也痛。下午去考英语,大作文题目写偏题了(我先写的作文),导致心里极度紧张(当时就发现了,只好硬着头皮写下去),到后来没时间写完形填空,全部是蒙的。第二天的上午,做到一半电子表停了(坑爹的军都卖的电子表啊),还剩三道大题的时候我觉得怎么还有一个半小时这么长时间,然后似乎看了两次表都是同一个位置,就问了一下老师,结果老师告诉我还剩半小时。当时就慌了,第一个念头是“干脆第二年再来吧”,第二个念头是“妈的这么辛苦老子才不要第二年还考研”,三十分钟写了将近五十分的大题,字都飞起来了。下午硬着头皮把专业二考完了。
    2月份出分的时候看了一下果然考得很差,公共课下的功夫还是挺大的,结果都是69,专业一也背的很多,选择题做的感觉很好,可能就是后面的大题问题吧,只有111分,倒是专业二给了我一些意外,因为当时论述题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就把之前看书还记得的全给写上去了。不过最后也过了初试,复试也过了,说这些也没什么意义。仅在这里给大家看看,以做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复试就算了吧,没什么好讲的,考研的同学主要先把初试过了。最后说一点,研究生考试是选拔性考试,考得越高越好,和司法考试不一样,通过就行。并且最后总成绩是初试50%,复试50%,所以尽可能的初试考高一点吧。
    最后的最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搬运工。。。结束




    楼主,预买图书馆小哥的资料,是否可以给联系方式(本人无法自己购买),感激!
    qq:810952302 tel:18227470304




    哥们儿,虽然为搬运工,但同样是考研战友,企鹅,1037495827,微信pknqsc951交个朋友怎样?说不定以后会考到一起